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壓艙石”,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同時,當前數字技術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今年以來,建設集團所屬濟南城建集團公司按照“項目深化年”部署要求,以“新”提“質”,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廣先進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應用,促進傳統建設行業轉型升級,提升項目建設質效。
精準監測,施工管理心中有“數”
在濟南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黃河南岸站–勝利路站區間盾構掘進施工階段。城建集團公司項目部引進盾構隧道壁后注漿彈性波法檢測裝備,對施工進行實時監測,提升工程質量品質。
將彈性波智能檢測系統安裝在盾構機上,每環掘進工序完成后開啟檢測設備,項目技術人員通過掃描管片獲得壁后注漿效果圖,分析彈性波波形判斷注漿密實度,根據注漿密實度對注漿工序實時做出調整。
相比以往憑借經驗及后續出現滲漏進行二次注漿的操作,該技術應用實現了及時、精細、針對性施工,大大減少隧道滲漏點,降低同步注漿、二次注漿及后續堵漏帶來的材料、人工成本,隧道成型質量顯著提升。
同樣,城建集團公司青島市城陽區污水處理廠四期項目通過“智慧好焊”小程序,為電焊機“加芯賦碼”,方便后續管理工作。
操作人員掃描二維碼進入“智慧好焊”微信小程序簽署承諾書啟動電焊機進行作業。操作程序后臺記錄設備狀態、網絡狀態、所屬單位、作業人員等,通過數字化對電焊作業進行全面管控,有效遏制電焊事故的發生,進一步提升電氣焊行業的安全監管水平,實現對電氣焊工作的全程監控和實時數據采集,從根本杜絕電焊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等頑疾。
智能設備,項目推進提質增效
濟南市大辛河和巨野河排水分區雨污分流項目部積極使用井蓋自動割圓機,提升割縫的精度和效率,開啟智能機械化施工。
該技術實現旋轉速度可調,切割速度較傳統方法提高2倍,切割直徑最大可調至1.8米,可調節切縫深度,達到預定切割深度后自動停止,提高了切割精度。圓周切割一次成型,避免了傳統交叉切割造成的資源浪費。同時,使用無線遙控器進行切割操作,讓施工過程更加安全可靠。
安徽省寧國市S104公路項目部針對傳統養護方式效率低下、養護成本高、費時費工、養護不全面、現場雜亂、難以精準控制水量造成水資源浪費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創新采用智能化噴淋養護系統。
該系統在梁場建設時提前在臺座中預埋噴淋管道,管道與自動供儲水后臺相連通。當T梁模板拆除后,可通過手機APP控制噴淋系統對T梁的腹板和翼板進行全面均勻噴灑,確保T梁養護無死角,同時通過手機應用控制養護操作,隨時隨地一鍵啟動或關閉,必要時選擇自動化模式,實現T梁24小時不間斷養護。
智能化噴淋養護系統極大減少了對人力的依賴,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現的養護不均勻、不到位等問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有效保證了T梁的結構性能。
應用推廣,聚力攻克施工難點
在濟南高新區章錦片區路網完善工程總承包項目創新應用新型材料流態固化土,利用工程棄土摻入一定量的專用固化劑加水拌合均勻后形成可泵送、自流平、自密實且凝固后能達到一定強度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強,收縮性小、滲透性低,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等優勢。
目前,該材料廣泛應用于地下建筑回填、建筑基礎加固、市政管道回填、溝渠河流護坡等多種場景,解決綜合管廊、房建、明挖地鐵站等地下建筑深基坑、作業空間狹小無法夯實的肥槽回填難題。
同時,濟陽黃河戰略精致城市項目部創新培訓方式,采用多媒體方式組織項目部人員開展“踏步安裝”培訓活動。
施工人員通過3D打印模型,直觀了解工程的結構和細節,深化對施工工藝的理解;720°全景技術則讓施工人員能夠全方位感受施工環境,提升對施工細節的認知;動畫視頻則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施工流程和操作規范,使施工人員更容易掌握要領,施工人員能夠更快地理解標準規范內容,便于工作實操過程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
未來,濟南城建集團公司將繼續緊抓機遇,緊跟未來社會發展要求,不斷向“新”而行,塑強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