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网,欧美**ideos高清精品,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專題專欄

【學習二十大】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發布日期:2023-08-19 14:14:00     來源:濟南城市建設集團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集團宣傳平臺特開設“學習二十大”專欄,選取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學習強國等權威媒體平臺的相關內容定期推送,以權威深度、生動新穎的內容和形式,推動集團廣大干部職工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將學習宣傳貫徹持續引向深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效率經濟”,“好”的市場經濟應是“高投入產出比”的經濟,即在同等投入下,產出越多越好,或同等產出下,投入越少越好。因此,提高質量和效益也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考慮、全面謀劃,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效率與公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發展與安全等關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些既是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面臨的重要矛盾,也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完美結合。政府和市場是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價值規律調節著經濟的自發運行,政府則通過政策指導、管理監督、政策干預等措施彌補“市場失靈”。建設有效市場,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設有為政府,必須發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職能與作用,尊重市場和經濟客觀規律,做到“補位而不越位”“有為而不亂為”。
  
  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做大經濟總量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目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分好蛋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源泉是全體人民,要使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內在要求。“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不斷做大做強經濟總量的同時,我們要密切關注社會分配和民生領域的短板和弱項,通過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等方式進行扶持和幫助,努力縮小區域、城鄉及行業發展差距,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增長和生活改善。
  
  正確處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榮。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命題,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價值觀之一。人的全面發展的程度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密不可分。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物質和精神都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有食品、衣服、住房、交通等物質層面的,也有安全、民主、法治、教育、健康、幸福感等精神層面的。當前,我國雖然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物質產品生產能力,但是產品質量和品質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更多樣的、更高級的需求。尤其在生態、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的發展還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有較大差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繼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強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另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經濟建設提供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
  
  正確處理堅持自力更生與擴大對外開放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秉持自力更生的原則,也要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們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一貫堅持的原則,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合作,我國獲得了支撐經濟長期增長的資金和技術等,但當前,我們面臨支撐我國未來長久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靠自力更生。隨著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演化和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遏制打壓中國經濟,頻頻發生“脫鉤”“斷鏈”,我們必須立足本國市場,發揮中國經濟規模大、地域廣的特點,加強內循環。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物資、人員、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必須充分流動才能保證資源配置的高效率;同時,市場經濟也是“競爭型經濟”,各經濟主體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通過充分競爭發現價值、實現利潤,推動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良性循環。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良性互動既有利于本國經濟發展,也有利于國際市場實現優勢互補,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是雙贏的選擇。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大自然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土地、森林、礦產、能源等資源供給者的角色,同時自然生態體系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我們必須考慮子孫后代的生存和永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破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二元對立的思維,深刻闡明生態文明建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我們應站在更宏觀、更長遠、更全面的視角來認識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保護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發展必須注重生態保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經濟資源、保護生產要素,二者互為表里、共生共榮。
  
  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發展具有基礎性、根本性,是解決安全問題的總鑰匙。發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矛盾新挑戰層出不窮。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發展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問題,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經濟安全,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牢牢把握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權;嚴控金融、地方債務風險;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能源持續、可靠和有效供給;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提高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戰略高新技術和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我們要充分認識面臨的“危”與“機”,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斗爭準備,也要善于把握機遇,增強斗爭意識,掌握斗爭規律,提高斗爭本領,調動和運用好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斗爭求安全、謀發展。
  
  作者:婁季芳(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