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日前,濟南市2023年“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印發《濟南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十大領域第一批130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2.4萬億元,以項目建設作為工作抓手,將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擴大內需、生態建設、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增強文化軟實力、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筑牢安全底線等十個領域求突破。
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2023年,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聚集主責主業,將圍繞省市重點項目和落實“強省會”戰略重點項目任務,計劃推進105個工程項目建設。筆者走進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及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探尋項目建設在科技創新、施工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具體做法,通過兩個項目透視建設集團緊盯項目、搶前抓早,有效推進“項目突破年”全面啟動、強勢開局的奮進姿態。
技術創新,鍛造品質工程
工程建設屢破“世界之最”,離不開關鍵技術突破。
黃河流域濟南段,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東側,黃河上第一座不等跨并橋建設工程,同時也是黃河上跨徑最大、鋼橋總長最長的公軌分層合建橋梁,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工程建設。1982年建成的當時亞洲跨徑最大的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在服役41年之后,見證著又一次“歷史跨越”。
新建黃河大橋采用新橋與老橋并建的形式,在老橋下游33.5米處復線姊妹橋,兩個主塔設計高度168米,形狀為寶瓶型。“寶瓶”瓶腹處呈圓弧狀,主塔最外沿幾乎與老橋“肩并肩”,傳統翻模工藝需要大量的鋼管搭建支架予以支撐,空間狹窄,施工人員就更難對模板進行有效加固。
為開辟施工空間,項目自主研發了非鋼管落地支撐體系的新型全封閉液壓爬模系統,將液壓爬模的支點從地面轉移到柱體,充分利用了既有結構,最大限度讓出施工組織空間。同時全封閉液壓爬模系統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人員安全。
新建濟南黃河大橋索塔樁基設計樁長108m,施工樁長近120米,樁基施工位于黃河灘地,地質條件以粉土、粉質黏土為主,同時地下水含量豐富,樁基鉆進及成樁難度較大。
為高質量完成索塔樁基施工,避免后續索塔承臺施工受到黃河春汛影響,項目大膽創新,精細驗證,在國內首次將D500型旋挖鉆成孔工藝應用于大橋樁基施工,強勁的沖擊力和超大扭矩將原本4天左右的成孔時間縮短到33小時,為基坑搶出了寶貴的時間。
在索塔承臺基坑施工中,最近處距離老橋不到3.5米,索塔承臺基坑深度近11米、總開挖方量超1.5萬方。為在最短的施工時間內完成索塔承臺施工,最大程度內減少對地層造成的擾動,在反復的試驗推演中創新提出“混凝土圍護樁+多點降水井+組合墊層形式”工藝,通過在基坑周邊設置18口降水井,24小時抽水護航,最大程度形成基坑干挖作業環境,僅用時69天完成15000余發土方開挖及轉運,7000余方混凝土澆筑,為主塔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目前,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主橋部分下部結構施工完成,鋼桁梁架設61節間,主塔已施工至上塔柱;零點立交段,濟南西崗收費站及跨將軍路南側匝道橋已拆除,正在進行現澆箱梁及軌道交通土建預留圍護樁、高壓旋噴樁施工。
2022年,集團僅在橋隧工程建設項目中,取得國家級(工法、標準類、技術規程類)榮譽1項,省部級(工法、標準類、技術規程類)榮譽13項,省部級科技創新榮譽3項。
高效管理,賦能項目建設
關鍵技術創新是點位突破,項目管理就是線性統籌。
在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北首,成功穿越黃河,締造“萬里黃河第一隧”的“黃河號”“泰山號”盾構機正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完成二次穿越。
濟濼路穿黃北延隧道工程項目位于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大橋片區,工程線路起自黃河隧道敞開段,以盾構隧道方式下穿邯濟鐵路、鵲山水庫后接入省道101。盾構掘進過程中需下穿邯濟鐵路、一級水源地鵲山水庫及兩岸大堤等,掘進風險高,控制因素多,施工難度大,同時對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軌道交通工程量的大增,施工信息化智能化平臺是精細化管控的必然趨勢。
項目建立大盾構數據監控指揮中心系統,通過數字化地圖模型,將縱斷面地層信息數字化,隨時隨地查看單環的縱斷面土層信息,實時解算施工過程中的理論支護壓力上下限、推力和扭矩,為施工指導和數字化預警提供理論依據,也為后續的出土量計算、泥漿流量計算等提供理論計算依據。
項目施工臨近一級水源地,自項目開工以來深入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及揚塵治理工作。
采用國際先進理念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將施工現場的人員、機器、材料、作業方法和施工環境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針對施工現場的每個員工日常工作行為提出要求,倡導從小事做起,力求每位員工都養成事事“講究”的習慣,使施工現場的人員、設備、物料等一目了然,安全隱患無處躲藏,從而達到提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現場人和物的規則、培養員工遵守規則的習慣三個目的,確保實現精品工程,做到“盾構作業工廠化、文明施工常態化”。
高效管理助推高效建設。目前,該項目西線大盾構掘進拼裝至252環,東線小盾構掘進拼裝至512環,預計2023年2月底接收,東線大盾構預計4月始發。
強化安全,護航項目提速
安全生產是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運行的基石和底座。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堅持安全貫穿項目建設始終,各項目自建設以來,建設者嚴守安全管理“紅線”,把穩安全風向標,助力項目跑出“加速度”。
鋼桁梁架設是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改擴建工程上部結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管控風險大、技術精度要求高。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原位支架拼裝工藝,借助80噸大跨度門式起重機進行吊裝。為保證施工安全,技術人員對鋼桁梁架設環節中的主要桿件,引入數智化、組合式三維激光掃描預拼裝技術,吊裝精度達到毫米級控制,最大程度規避了安全風險,保證了技術精度。
同時,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改括建工程,以四色風險分級管控為手段,對鋼桁梁架設組拼、索塔施工、掛索等分項工程進行重點管控,做到提前防范。以隱患排查為重點,主要對特種設備及操作人員加強現場監管,確保施工安全。
發揮BIM全壽命周期信息集成優勢,研發Bim+孿生平臺系統,落實智控措施,建設智慧工地,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施工過程中,通過分解關鍵工序,以交互方式動態模擬各個階段施工,既可以單獨查看每個階段的施工狀態,也可以通過進度推演模擬整個建設過程,方便現場質量控制。通過比對施工計劃和施工進度,可以及時預警,調度施工進度。
在濟濼路北延項目,應用EAMic領值設備管理系統,記錄并管理與盾構施工相關設備的技術參數(設備名稱、設備型號、物料清單等)以及運行參數(設備故障情況、點巡檢情況、潤滑情況等),實現對設備的實時化、動態化、信息化、無紙化管理,實現對設備的計劃性保養和預防性維修,最終達到降低設備維保成本、減少設備故障時間的目的。
通過管片預制信息化平臺,將拌和站、流水線、溫控設備、手持設備、崗位一體機、信息控制中心等工業設備互通互聯,實現全預制場工業設備數據通訊,將各質檢崗位的質量信息、人員信息、時間信息等形成了完整數據鏈,并通過RFID芯片、二維碼、NFC功能進行信息展示。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因城市開發建設而生,也因城市開發建設而興。濟南城市建設集團將堅守城市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恪守初心,腳踏實地,繼續承擔起城市開發建設的重任,扎實推進“項目突破年”全面啟動、強勢開局,為強省會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