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9-29 07:08:37 來源:
9月28日,一群中鐵電氣化局的參建員工也來到3號線通車現場,同大家一同品嘗勝利的果實。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小藍”順利通車,與這群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是分不開的。
喜悅背后從來都是不為人知的艱辛。地鐵建設者都知道洞通、軌通、電通、車通的“四部曲”,但外行人很少能知道電通的過程有多難。
時針撥回到今年3月,因為3號線北邊的濟南東主變電所不具備投用條件,建設者要從南邊齊川主變電所跨越兩個供電分區向濟南東車輛段送電,實現“南電北送”,從而實現了全線交流的“電通”,為5月20日首列電客車進駐車輛段靜態調試和上線動調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電通”,最關鍵的是變電所施工。當剩余的5個大型混合所、7個降壓所“一”字擺開同時展開施工時,中鐵電氣化局項目經理賈韜烈果斷決定成立設備就位、電纜敷設、接續布線、電氣試驗四個小組,展開流水作業,提高施工工效。正是這一正確決斷,讓變電所的施工進度奇跡般地突前,濟南東車輛段變電所更是實現變電所房屋沒有蓋好之前,設備安裝就已經到位的先例。
“電通”,最考驗的是接觸網施工。測量隊必須緊跟土建或鋪軌,挺在前面,要面對交叉作業環境,利用GPS,采用復雜的無軌測量技術,為后續軌頂打孔安裝提供精準定位。接觸網專業的零配件多達500多種,且“傻大笨粗”,軌行作業車不具備上線條件時,只能靠“梯車大軍”解決。建設者淋漓盡致地發揚了“見縫插針、找縫插針、造縫插針”的“三針”精神,接觸網專業在隊長張衡濤、孫波的帶領下施工作業突飛猛進,為后續全線接觸網受電打下堅實基礎。
“電通”,最難啃的硬骨頭是環網電纜敷設。一盤六七噸重的電纜從運輸到展放,再經上翻、下穿、固定、進變電所,頗費時間。尤其是電纜進變電所,過夾層,爬豎井,空間有限,極盡折騰,地滑輪、絞磨機等工具無所不用。拿著《環網施工百日作業計劃》,施工者現場作業24小時連軸轉。孟家莊站至龍洞停車場區間,1萬多米環網電纜一晚敷設完成,創造了奇跡。就這樣,他們完成了環網電纜敷設134.3公里。
最終,中鐵電氣化局項目部提前48小時實現全線交流“電通”,“南電北送”順利完成,為后續“小藍”上線聯調聯試和順利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戴升寶 梁汝瀟)